分类:节日手抄报 / 安全手抄报 / 手抄报素材 / 学科手抄报 / 生活手抄报 / 环保手抄报 / 主题手抄报 / 手抄报模板 / 简笔画 /
首页 >> 历史典故

历史典故


杨柳青镇的历史沿革


2022-08-28 22:28:20 ,,


有关杨柳青镇名的由来之说很多,但大致不外三种:

杨柳青镇地图

一曰“有柳说”。即宋代景德至元丰年间(1004—1085年),黄河决口北流,在镇北形成“三角淀”(东淀),境内河道湖泊再次回流东下,得名“流口”。宋兵沿河界(今大清河)建立“河泺防线”,遍栽莳柳,此处为东端,因杨柳密布,又名“柳口”。经沧桑变革,历史禅延,渐更名为“杨柳青”。

二曰“名人留说”。即元代至正三年(1343年),文人偈奚斯游历至此,见遍地杨柳青青,流水潺潺,景若苏杭,因赋诗《杨柳青谣》一首。其中有“杨柳青青河水黄,河流两岸苇篱长”之句,故得名“杨柳青”。

三曰“御赐钦定说”。即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,沿运河(南运河)行至此地,见两岸杨柳繁茂,婀娜多姿,遂问随行大臣刘墉为何地,刘墉随口答为“杨柳青”,乾隆亦颔首称曰:“杨柳青!”被陪行的地方官传扬开去,“杨柳青”镇名遂被叫响。因有“御赐钦定”一说。

杨柳青广场上的秧歌

上述三说究竟哪个为准,历来都难有定论。“有柳说”有史实文字记载,古时原名的确因宋兵植柳繁茂曾称“柳口”。“名人留说”亦确有《杨柳青谣》原诗自元代流传至今。此说业已被《杨柳青镇志》确认。至于“御赐钦定说”,乾隆皇帝下江南确也经过此地,不过,起码仍存两大疑点,难以确认。一是此说虽流传极盛,但并无史书文字记载,考证欠据;二是《杨柳青谣》早于乾隆下江南400余年就已有“杨柳青”的文字组合用于文学作品对杨柳青景色的描写,并将其定为篇名。这对“御赐钦定说”的可靠性和可信程度无疑是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悬念。难道杨柳青镇名就没有可能在偈氏写诗时就已定型了吗?然而,从杨柳青镇名定型的权威性来看,从此传说为杨柳青镇增加的文化色彩来看,应是三说融合为一体更为科学些。杨柳青上千年的发展、变迁、禅延,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。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,当是先有柳阴植成,再有文人留下好诗美文被人们逐渐引为镇名沿用,后为权威的乾隆皇帝“御赐钦定”进一步加以确认,也未可知。

有关杨柳青镇名的含义,其异义主要是在“杨柳”二字上有两种不同的释义:一说是“杨柳”就是泛指柳树。而另一说则是把两字拆开,说“杨”就是杨树,“柳”就是柳树。这两种释义,按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解释都是对的。然而,用在杨柳青镇名上,就是泛指柳树,绝非是指杨树和柳树。古人习惯把柳树泛称为“杨柳”是不争的事实。如古诗中有“颠狂杨柳随风舞,轻薄桃花逐水流”之句,这里的“杨柳”即指柳树,与别句中的“桃花”相对仗。再如《水浒传》中的“鲁智深倒拔垂杨柳”也是说柳树中的垂柳,而不是拔了一棵杨树又拔了一棵柳树。从杨柳青的实际情况看,是宋兵沿河堤遍栽莳柳,柳成林成阴,得名“柳口”,显然与杨树无关。尽管杨柳青地区亦有杨树,也不能错误地把“杨柳”拆开作杨树和柳树来解释。


温馨提示:


本文收集了杨柳青镇的历史沿革的历史典故, ,, 您还可以浏览 节日手抄报 / 安全手抄报 / 手抄报素材 / 学科手抄报 / 生活手抄报 / 环保手抄报 / 主题手抄报 / 手抄报模板 / 简笔画 /
申明: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(网站),内容仅供参考,请网友自主判断。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。




手抄报模板    www.shicen.cn      Sitemap    Baidunews
版权所有:手抄报网 ALL right recesived。E_mail:ybzzkj  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