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节日手抄报 / 安全手抄报 / 手抄报素材 / 学科手抄报 / 生活手抄报 / 环保手抄报 / 主题手抄报 / 手抄报模板 / 简笔画 /
首页 >> 历史典故

历史典故


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历史沿革


2022-08-28 22:28:20 ,,


据考古发现,耀州区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处,城北塔坡一带就是一处典型的仰韶文化遗址,距今已有五、六千年历史。《资治通鉴纲目》中有关于母系氏族领袖“阴康氏治于华原”的记载,其治地大致在今塔坡原上。

夏商时,各地氏族部落先后结成方国,从事农业生产。据《陕西通志·夏商国邑考》记载,时雍州有国邑43个,位于漆沮之间的华原即属其一。

秦置郡县,京畿为内史,区境属内史地。秦亡,项羽立塞国,区境属塞国地。

西汉高祖二年(前205),属河上郡。九年(前198),复归内史。景帝二年(前155),始置祋祤县,属左内史。祋祤因何得名,众说不一,详见《杂志·史料考证》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,改左内史为左冯翊,县属左冯翊。

王莽新时(9--24年),冯翊改属列尉大夫。不久,县制撤销。

东汉永元九年(97),恢复祋祤县,又撤翟道县(今黄陵县)入祋祤,仍属左冯翊。

曹魏黄初元年(220),将原在今甘肃宁县境内的北地郡及泥阳县侨置于祋祤境内,并撤祋祤并入泥阳县,隶北地郡。西晋因之。

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(528)在原北地郡设北雍州,所辖北地郡(缩小地域)领泥阳县。太平真君七年(446),撤泥阳入富平。景明元年(500),复置泥阳,仍属北雍州之北地郡。

西魏废帝三年正月(554),改北雍州为宜州,改北地郡为通川郡,辖泥阳、富平、土门、云阳四县。

隋开皇三年(583),撤通川郡,泥阳改属宜州。六年(586),改泥阳为华原县。大业二年(606),撤宜州,并撤土门县(今富平境)入华原,改属京兆郡。义宁元年(617)置宜君郡,治华原,并恢复土门县。

唐武德元年(618),又改宜君郡为宜州,治华原。贞观十七年(643)撤宜州,华原改隶雍州。垂拱二年(686),为避武则天祖讳改华原为永安县。天授元年(690),复置宜州于永安。神龙元年(705),恢复华原县。天祐元年(904),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于县置茂州,旋改耀州,建义胜军节度,辖华原一县。耀州之名,即始于此。

后梁贞明元年(915),改耀州为崇州,义胜军为静胜军。后唐同光元年(923),复名耀州,并改静胜军为顺义军,辖华原、富平、三原、云阳、同官、美原六县。

北宋开宝五年(972),升耀州为感义军节度,辖华原一县。太平兴国二年(977),又改感德军太守,辖华原、淳化二县。元祐三年(1088),复辖华原、云阳、富平、同官、三原、美原六县。

金仍耀州,辖华原、美原、同官、三原四县。

元仍耀州,隶奉元路,辖华原、富平、三原、同官、美原五县。(惠宗)至元元年(1335),撤华原入耀州,县名为州名所代,辖同官、富平、三原三县。

明清仍为耀州。明万历前,辖同官、富平、三原、宜君四县;万历后只辖同官一县。清雍正三年(1725),升为直隶州,辖同官、白水二县。十三年(1735)降为散州(无辖县),改属西安府。

民国二年(1913),始称耀县,属关中道。十七年(1928)为省辖县。二十六年(1937),改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。二十九年(1940),属第十区专员公署。三十三年(1944),第二区专员公署移驻耀县,辖耀县、富平、同官、宜君、淳化、旬邑、彬县六县。三十六年(1947),改为第三区专员公署,辖耀县、富平、同官、宜君、黄陵、三原、泾阳、淳化八县。三十八年(1949)一月,三区专员公署迁驻三原。

1949年4月28日全境解放,属三原军分区。

1950、1953年先后改属咸阳和渭南地区行政专员公署。

1956年为省直辖县。

1958年底,撤县并入铜川市。

1961年8月县制恢复,又属渭南地区专员公署,1980年1月,改属铜川市辖县。

2002年6月18日,国务院批准(国函[2002]54号):撤销耀县,设立铜川市耀州区,以原耀县的行政区域为耀州区的行政区域,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


温馨提示:


本文收集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历史沿革的历史典故, ,, 您还可以浏览 节日手抄报 / 安全手抄报 / 手抄报素材 / 学科手抄报 / 生活手抄报 / 环保手抄报 / 主题手抄报 / 手抄报模板 / 简笔画 /
申明: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(网站),内容仅供参考,请网友自主判断。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。




手抄报模板    www.shicen.cn      Sitemap    Baidunews
版权所有:手抄报网 ALL right recesived。E_mail:ybzzkj  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