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节日手抄报 / 安全手抄报 / 手抄报素材 / 学科手抄报 / 生活手抄报 / 环保手抄报 / 主题手抄报 / 手抄报模板 / 简笔画 /
首页 >> 历史典故

历史典故


五泄飞瀑


2022-08-28 22:28:20 ,


五泄瀑。在浙江钱塘江的支流浦阳江畔,有一座以西施故乡而闻名的小县城一一诸暨。在县城以西50年里,便是远近有名的五泄瀑了。

五泄风光,已被浙江省列为省级风景区。主要景观有东。西龙潭。东龙潭以潭、瀑著称,一条溪流奔腾于山坡悬壁,形成了五级瀑布,奇特壮观;西龙潭以峰、林取胜,山峰幽深、灵巧,林木葱笼,且多珍稀木本植物。据

《五泄山水志》记载,五泄山水为东南山水之冠,虽黄山有所不及。有位诗人晚年方游览五泄风光,不禁憾悔万千:“惜是晚年逢此景,悔将前景看他山”,乃将五泄山水推崇备至。所以,在浙江亦有人将五泄风光誉称“小雁荡”。

其实,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,我国第一部水系巨著《水经注》的作者耐道元就记载了五泄山水。并对五泄飞瀑作了详尽生动的描述:“怒瀑倒击崖窍中,辄复逆上,声轰如雷,万籁共鸣,咫尺之间人言笑语不能辨,犹闻瓮中声。”“飞泉成五级,一级一龙漱,倒出万初秀,柜让蓬莱邱。”宋知越州事刁约、官至宝漠阁学士杨万里、状元土十朋、元进士杨铁崖、明大画家陈洪缓、诗人徐渭、文人袁宏道、文学家宋镰、清乾隆大学士刘墉等历代名士骚客,均先后游历过五泄风光,吟诗作画,赞叹不绝。现代文学大家郁达夫在其五泄游记中写道:“一步一峰,一转一溪,山峰的尖削、奇特、深幽、灵巧,从我所经历过的山水比较起来,只有广东肇庆以西的诸峰岩,差能和它们比比,但秀丽还不及几分。”

驱车自诸暨县城西行至青口,便到了五泄的大门。周师镰《早发青口》诗云:“五泄名山青口锁,到此看山山便可。”入青口后,迎面而来的即是叠石岩。岩体壁立,高达数十米,片石层层叠叠,别具风格。另一座夹岩峰,其巍峨峥嵘,亦堪称奇峰。《诸暨县志》记载:“岩腰有洞,呼夹岩洞,又呼仙岩洞。岩下有寺,名夹岩寺。”如今修建了五泄水库,当年之夹岩寺已被淹没,但山腰之夹岩洞恰高于水面之上。

由五泄水电站大坝处乘游船,可直抵水库(五泄湖)的上端。一路之上,两岸青山对峙,林木繁茂,鹜鹰峰、仙桃峰、娱蛤岭、玉女峰、仙掌峰、哺乳峰、老僧峰、杜鹃峰,形态各异,美不胜收。

弃船登岸,依着五泄溪而上行,约2里许即至西源与东源(鸣玉溪)的汇合处—合井潭。西源叉名西溪或西龙潭,景色以峰、林见长,溯溪而上,依次有朝阳峰、钵盂峰、遇龙峰、天柱峰、香炉峰、卓笔峰、宝陀峰、分龙峰、土龙峰等诸峰和翔凤岩、会仙岩、摘星岩、壁立岩、石笋、犀龟石、双峰岩等诸岩,一岩一峰,造型生动,姿态各异,令人目不暇接。取道东溪而上,过遇龙桥及五泄寺,即来到了“平地起绝壁,飞瀑来天外”的五泄飞瀑了。

五泄寺可惜现已残存不多。原来的五泄寺,相传系佛教五台宗创始人之徒灵默禅师所建。《诸暨县志》记载:“五泄寺,唐元和三年(公元808年)灵默禅师建,名‘三学禅院’,有三十六房。相传师尝降龙于此。咸通六年(公元865年)赐名‘五泄永安禅寺’,天裕三年(公元 906年)改‘应乾禅院’,后仍改今名。”“寺后为栖真岩,寺前有石狮、石象蹲峙东西,形状怪伟,又有石鼓。”寺中原有不少诗词题刻,可惜亦大多无存。徐渭曾书“七十二峰深处”,现已不见。惟陈老莲手书“三摩地”及刘墉所书“双龙揪室”,至今犹在。

五泄寺后之栖真岩下即为观瀑亭,由此乃可观五泄飞瀑之真面目了。五泄实为五个瀑潭相串而成的多级瀑布。《水经注》记载:“商山夹溪,造云壁立,凡有五泄,下泄悬三十余丈。广十丈;中三泄不可得至,登山远望,乃得见之,悬百余丈,水势高急,声震中外,上泄悬三百余丈,望若云垂。”古人陶望龄有诗曰:“一瀑悬百初,五瀑方到地。”周师镰的诗,更道出了五泄的风景之奇妙:

昔我尝读《水经注》,五泄水悬五瀑布。

今我得到五泄游,惊人乍见东龙揪。

龙揪下泻第五泄,横空飞出千山雪。

雪花散作云与烟,黑龙潭水腥流涎。

诗中的黑龙潭即是东龙潭,为五泄之最下泄。东龙潭飞瀑在五泄之中,气势最为磅礴,水击潭中,轰声如雷。高达31.2米的第五泄从西面的一个岩壁上,翻然而跃下,宛如一玉龙从天而降,又急匆匆潜入到水深不见底、汀澄滚谬的东龙潭中去了,卷起水花无数,飞沫反涌。明文学家袁宏道在《观第五泄记》中写道:“瀑行青壁间,撼山掉谷,喷雪直下”,称第五泄为“山行之极观”。东龙潭边,尚有一石儿立,名为栖鹤石。

东龙潭北边,有一峭陡高耸的山峰名涵秋峰。游罢东龙潭,再游其它四泄则有两条线路:一即从涵秋峰拾石级而上,直至响铁岭,继而转到第一泄,顺次而下,可到第三泄。另一线路即从东龙潭前涉溪水而过,从涵秋峰对面的山坡上,攀登至第四泄,再过碧土峰,至第三、第二及第一泄。逆流而上,道阻且长,但五泄之景,逐一领略,其中享受,亦惟亲身经历才能体验到了。

好不容易涉过东龙潭,登上第五泄之顶,眼前出现的就是第四泄了。第四泄的瀑下水潭,水清且大,潭边多生长高大树木,第四泄即由潭上的崖壁咆哮泻落。第四泄高达19.7米,上段甚窄,水流甚急,至下段较宽,且急撞一儿突的岩障,瀑水喷流散射,雪花四溅,玉珠迸飞,蔚为奇观。明代文学家土恩任用“声怒、势怒、色怒”六字形容第四泄,颇为贴切。

由第四泄攀援至第三泄,路途惟艰,需足踏顽石,手抓藤萝,攀上涵秋峰西侧的一条小山道。第三泄势姿较多变。在高达17.8米的瀑布上,上段较窄,瀑面较陡,渐至中下段,坡度减缓,水流变阔,散成许多大小湍流,间夹着众多的小水潭、小跌水,浩浩荡荡,延续流淌五、六十米,最后众流复聚,突然跌落一岩沟中,古人称之为黑龙井。第三泄之势,土思任曾有很生动的记述:“三泄态备出,倾者,滚者,飞者,跳者,煮者,突者,冲而过者,喧逐绣蹦。”

过了第三泄之后,第二泄便至眼前了。第二泄高7.1米。觅5米余,分两支而跌下。瀑布右支较窄,水流亦集中,左支则较宽,水流较分散,瀑下水潭较大,流水潺潺,清例可爱。瀑布南尖岩根,有一深潭,据《五泄山水志》记载:“以线缝之,下不见底。其形方狭而长,天向阴,常有云气从中起,疑有蛟龙潜其下。”三面岩壁直插,宽不足2米,长约4米,俗称棺材潭。

以上第四、三、二泄,又合称中三泄。其形态各具风致,与上、下泄不同。东溪至此段,宛若一条被扭曲游移的巨龙,时而仓促跳下,轰然作响:时而又汇入龙潭,暂作停留。

第一泄是五泄中最小的一瀑了。高不过5米余,但倾崖瀑水,劈絮翻棉,云垂烟接,在阳光下,银光闪闪夺人眼目,亦算是独具一番姿态了。第一泄瀑崖旁边,有一个直径约1.5米,面口呈鹅卵形的水潭,当地人称之为“小脚桶潭”。古人有诗曰:“龙井凿石滩,圆匀如截竹,澄波绝纤埃,照见须眉绿。”还有大脚桶潭,瀑下的水潭深处,尚有一长方形的深潭,即是大脚桶潭了。

五泄飞瀑位于五泄江上,五泄江向下汇入浦阳江。五泄江畔,千岩竞秀,万壑争流,风光旖旎,引起人们无限遐想,其中“望娘十八曲”的故事,非常美妙动人。据《万历府志》载,传说远在晋代,浦阳江一带大旱,江流断绝,田畦龟裂。五泄山上的东龙潭中,有颗奇异的骊珠可以唤雨呼风,解除旱情。一位姓刘名龙子的青年翻石越岭来到五泄,他奋不顾身,潜潭取珠。可当龙子取出骊珠并吞下时,突然间变成了一条飞龙,并带着五泄江一起而飞。龙子母亲闻讯赶来,凄惋地呼喊着儿子的名字,只见龙子在空中闻声回头望娘,这样,龙子母亲呼唤了18声,龙子回头望娘18次,五泄江遂留下18个弯。传说正如五泄山水,美丽而动人,时至今口,从第一泄向西,溪北边有一开阔地,人称为刘龙坪,即为传说中当年龙子母子住处。《诸暨县志》载:“第四潭之侧有刘龙子墓,垒石为之。或曰龙子之母葬此”。

至此,五泄之景已逐一游览。归途之中,取道登涵秋峰,至峰顶再俯视五泄,一瀑一潭,尽收眼底。再北望紫间村落,溪水奔流,鹅鸭戏水,村妇烷纱,炊烟袅袅,不由得有身置桃花源之感。此时此景,恰如明代文豪徐青藤所作诗云:

紫间村中一线微,穿厨入灶涂裙衣。

无端流出高岩上,解与人间作雪飞。

古往今来,钟灵毓秀。看看这五泄山水,你会相信,像诸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地方,竟能养育出一代绝色佳人西施也就不奇怪了。


温馨提示:


本文收集了五泄飞瀑的历史典故, , 您还可以浏览 节日手抄报 / 安全手抄报 / 手抄报素材 / 学科手抄报 / 生活手抄报 / 环保手抄报 / 主题手抄报 / 手抄报模板 / 简笔画 /
申明: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(网站),内容仅供参考,请网友自主判断。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。




手抄报模板    www.shicen.cn      Sitemap    Baidunews
版权所有:手抄报网 ALL right recesived。E_mail:ybzzkj  126.com